首页 资讯 正文

端午邂逅“青花”,“移动博物馆”点亮郑州城市文化空间

体育正文 277 0

端午邂逅“青花”,“移动博物馆”点亮郑州城市文化空间

端午邂逅“青花”,“移动博物馆”点亮郑州城市文化空间

在端午香囊(xiāngnáng)手工体验的(de)艾草香味里,游客(yóukè)纷纷举起手机与(yǔ)“唐青花塔式罐(guàn)萌宝”合影,它圆润的罐身绘着牡丹花纹,正面却俏皮地化身为卡通萌宝,历史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火花,为现代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……端午假期首日,郑州街头掀起“青花风”。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的“大唐·青花瓷(qīnghuācí)移动博物馆”同时登陆金融岛艺术广场与二七万象城,让沉睡千年(qiānnián)的巩县窑珍品以全新姿态融入城市生活。

作为中国瓷器主流(zhǔliú)品种之一,青花瓷(qīnghuācí)以其清新典雅的(de)(de)风格闻名于世。长期以来,青花瓷被认为成熟于元代,郑州考古发掘出土的唐青花塔式罐,则将青花瓷的源头指向唐代的巩县窑。在不久前举办的“大唐·青花瓷学术研讨会(yántǎohuì)”上(shàng),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,唐代由巩县窑生产的青花瓷,正是青花瓷技艺的源头,郑州是当之无愧的“唐青花的故乡”。

端午亮相的(de)“大唐·青花(qīnghuā)瓷移动博物馆”蓝(lán)白交织,为游客讲述“青花故里”的文化宣言:“移动博物馆”主体复刻唐代白釉篮彩双耳钵、白釉蓝彩陶(cǎitáo)罐,元代青花卷草灵芝纹瓜棱(léng)执壶,清代青花罐等青花文物,向观众讲述了青花瓷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。郑州出土的唐代青花塔式罐占居(zhànjū)“C位”,实证着郑州“青花瓷的故乡”这一重要IP的诞生。

“青花瓷最早产于何地,早在何时?”“唐(táng)代(tángdài)青花瓷有什么特点?”“唐代青花瓷的重要(zhòngyào)考古发现有哪些?”移动博物馆的展板内容详细讲述着(zhe)青花瓷的起源、发展、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,都让游客直呼“没想到(méixiǎngdào)”。唐青花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!”白领张女士认真看完(wán)展板介绍后激动地向朋友(péngyǒu)分享(fēnxiǎng)自己的“青花体验”:“原来享誉世界的青花瓷,源头就(jiù)在我们郑州,太令人骄傲了!”而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韩女士,则仔细观察着每一件文物的纹饰:“一道简单的卷草纹,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,值得我好好学习研究!”

二七万象城也变身“盛唐美学(měixué)课堂”。游客聚拢在“移动博物馆”周围,一边品读文字介绍,一边回味其中的含义。“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!”外地回郑探亲的李先生表示,没想到(dào)郑州地区在唐代时瓷器烧造工艺如此高超,“今天这次‘偶遇’,让我(wǒ)了解(liǎojiě)到唐代丝绸之路的兴盛,也知道了郑州青花瓷(qīnghuācí)的巨大(jùdà)影响力,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!”

拍照(pāizhào)打卡、亲手制作香囊——围在“移动(yídòng)博物馆”旁的游客们忙得不亦乐乎,小观众则对青花塔式罐萌宝格外关注,“妈妈,我能(wǒnéng)抱抱这个瓷宝宝吗,它真是太可爱了!”5岁的小女孩豆豆指着“塔式罐”人偶,眼神中充满了好奇。这些萌版的文物衍生品,成功成为了连接古今的“文化使者”。现场(xiànchǎng)推出(tuīchū)的端午限定文创更是创意十足:青花瓷纹香囊内置艾草,将“端午”与“青花”悄然(qiǎorán)链接。

“活了七十岁,才知道咱郑州有这么了不起的(de)文化家底!”“老郑州”马先生(mǎxiānshēng)深有感触地(dì)表示,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。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(zhōng),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千年青花瓷,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。

让文物走近大众,城市就是展厅。当(dāng)千年瓷韵回荡在现代都市的街角巷陌,郑州正以(zhèngyǐ)创新姿态,书写“青花瓷的故乡”当代新篇。

(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(zuǒlìhuì))

本文(包括但(dàn)不(bù)限于(xiànyú)文字、图片、音乐、视频等)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需转载本文,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,并(bìng)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,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。

正观传媒科技(河南)有限公司保留(bǎoliú)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

端午邂逅“青花”,“移动博物馆”点亮郑州城市文化空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